【預防及處理校園欺凌的政策和支援策略】
學校是一個體現照顧、關懷、互相支持和互相尊重的地方。但當社會撕裂,政治充斥校園,教育局對校園內的歧視、欺凌及暴力行為未有做好政策,因立場不同、政見不同,或家人職業、背景等而作出仇視、欺凌、甚至暴力等行為那就一定要妥善處理。
我認為,自反修例事件之後,校園內存在不同政治意見,有學校容許教師參與政治活動,教師亦沒有制止學生參加政治活動,甚至有教師對與自己持有反對立場的學生「冷對待」,例如不讓該學生參與活動等。
教師對學生被欺凌視若無睹,有學生因被教師欺凌而想轉校。蔡若蓮副局長指,在去年6月至今,因社會事件而提出轉校要求有6宗,當中有2宗為他們轉校,有4宗經調解後留在原校。以她所知,不少轉校要求並非無法解決,加上轉校要面對及適應課程,因此最終有學生選擇留校。 局方有必要與學校加緊合作、建立通報機制及投訴機制,若遇到有欺凌情況必須以保護學生為大原則,盡力協助受欺凌學生和家長,若問題嚴重局方必須盡量安排同學轉校及給予適當的輔導。